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过程,实验教学中心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辐射作用良好。 1、平台建设:依托本中心建设单位获批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单位1个、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天津市重点学科2个,支撑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增3个实验室,新增实验教学场地面积280平米。 2、教学与科研成果:近3年,获批了科研项目41项,经费总金额1916.9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共发表115篇学术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3、学生培养:中心开设的实验课程着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作用,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部级5项。建立“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飞思卡尔创新”实验室、“电脑鼠走迷宫”俱乐部、“嵌入式创新实验室”、“光源与照明创新”平台。获得国家级奖励40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省部级奖励265项,其中一等奖61项,二等奖82项,三等奖99项,优秀奖7项。 4、自制教学设备:为了加强实验室资源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配合课程教学改革,实验中心鼓励教师运用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促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第三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评选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第四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评选中获得全国三等奖2项。其中《多功能无线电能传输实验装置》已推广至天津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使用;《智能照明实验箱》推广到皖西学院,济南大学等。 5、科研反哺教学:中心主任宋丽梅教授在《模式识别》课程中,结合宋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多年的项目开发和应用经验,带领学生自制了“三维模式识别信号采集和识别系统”、对参与授课的学生进行三维人脸信号的采集,自建三维模式识别的数据库,使得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与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技术接轨。张牧老师的“纺织综合自动化单列综合实验” 是在纺织自动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而开设出来的。将纺织工艺、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多单元同步联合机、无管路滴液机、立体仓库和热定型机等装置的控制系统原理,并结合工艺要求和装备特点,分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实现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调试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心新增教职工10人,结合学科建设工作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优秀年青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和出国进修。近3年来,实验中心先后有10名教师到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美国等国际知名大学进行交流学习,11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本中心还安排教师参加相关的行业工程师认证培训和考试,随时了解最新的工程应用信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7、示范辐射效应:接待长江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皖西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来实验中心进行调研。实验中心积极利用实验室资源为相关企业、研究所、政府部门等单位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测试测量等服务。继续服务于工大海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三安光电集团、中船重工707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天津同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发挥纺织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在教学示范和科研成果辐射方面的推广工作,这些工作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实验中心的社会认可度。
|